
因為長期血液循環不良,導致腿部靜脈瓣膜逐漸退化,淺部靜脈與深層靜脈連接的穿通瓣膜逆流,淺部靜脈承受不了血管由上而下的壓力,使得靜脈血管漲大,造成血管擴張、彎曲、突出。
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、靜脈瘤、靜脈腫、血栓性靜脈炎…等,若不接受治療可能發生永久性的腿部腫脹、潰瘍、更嚴重可能導致血栓、週邊動脈疾病、肺栓塞等問題。
靜脈曲張的主要原因:
- 家族遺傳
- 懷孕
- 久站或久坐
- 長期搬運重物

用影像來瞭解靜脈曲張
持續的靜脈曲張會導致腿部水腫、痛、發紅、癢,然後皮膚開始黑色素沈澱。
若不接受治療可能發生永久性的腿部腫脹、潰瘍、生活上的困擾,更嚴重可能導致靜脈血栓、
靜脈瘤破裂出血、週邊動脈疾病、深部靜脈拴塞、肺栓塞等問題。

目前的治療方式,症狀輕微時可以使用彈性襪,若有症狀時建議手術治療。

治療方式
靜脈曲張的治療方式很多,不同型態有不同的治療方法,
一般病人同時存在各類靜脈曲張,因此可使用整合式治療
1. 表皮雷射
適用細小1mm(0.1公分)以下的蜘蛛網微血管擴張。
利用長波長雷射穿透皮膚,將能量釋放到靜脈擴張處,
沒有傷口,對於大型網狀靜脈擴張、蚯蚓型無效。
2. 硬化劑
目前最常用以治療微細型靜脈曲張的方式。
適用於1-3mm(0.1-0.3公分)網狀靜脈擴張、蜘蛛網斑、手術後的輔助治療。
使用極細針,疼痛感低,治療後的血管閉合、消失,幾乎不留疤痕。
人體有非常多的靜脈,治療後,血液會經由其他正常的靜脈回流。
擴張的血管閉合後,不會再出現,但因為每個人體質、生活習慣,
可能在其他部位會產生新的血管擴張。
3. 靜脈腔內雷射閉合術
適用於3mm(0.3公分)以上的靜脈擴張。
採用局部麻醉,利用細針穿刺或微創傷口,在超音波的引導下將雷射光纖導入血管中,
以單一波長的高能量雷射光,使血管收縮破壞、血管內膜,讓血管閉合。
傷口小,不會有大量失血,而且癒合後幾乎不留疤痕,是非常安全、快速、有效的方法。
必要時會搭配大隱靜脈閉合手術。

4. 內視鏡手術
適用於大範圍、較嚴重的靜脈曲張
採用內視鏡將病變的靜脈曲張移除,傷口約2-3公分,2-3處。

注意須知
術前
有下列情況,需事先告知醫師
- 凝血功能不有佳
- 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臟病、血管硬化、肝功能嚴重異常
- 嚴重疤痕(蟹足腫或肥厚疤痕)體質
- 懷孕或哺乳中
- 正在服用阿斯匹靈、維他命E、魚油、銀杏或其他抗凝血劑成分藥物
- 若有服用抗凝血藥物,請先和開立處方之醫師討論,停藥1-2週
- 藥物過敏
- 曾經接受過血管手術
- 有抽菸習慣,請戒菸一個月以上。(香菸會影響血流供應)
- 靜脈曲張手術非屬急迫性質
- 請充分考慮後,再決定
術後
- 禁止抽菸,也避免接觸二手菸(尼古丁會造成血管收縮,影響血液循環)。
- 避免刺激性食物(酒、辣椒、油炸類食物)。
- 避免咖啡因食物(咖啡、茶、可樂、巧克力)。
- 術後會依照需求及醫師指示使用疼痛控制藥物,如有異常疼痛,需告知醫護人員。
- 臥床休息時,手術部位抬高15-20公分,使腿高於心臟,以利靜脈血液循環。
- 術後包紮彈性繃帶或穿著彈性襪,若有繃帶鬆脫、傷口滲血、腿部緊繃、腫脹、麻木、感覺異常或末稍有蒼白發紫情形,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。
- 傷口處每日換藥、保持乾燥,如有滲液,視情況增加換藥次數
- 術後一周回診檢查傷口、拆線
- 術後三天,每天冰敷4-6次,一次15分鐘。(以乾淨毛巾包裹冰敷袋)
- 術後第四天開始改用溫敷,每日4-6次,每次15分鐘。(可用暖暖包、熱敷袋,為避免燙傷,可用乾淨毛巾包覆溫敷用品)
- 治療後,穿著適當的彈性襪三個月以上

- 避免久站、久坐,定時活動腿部肌肉,促進靜脈血液回流
- 避免翹腳、雙腿交叉,或是壓迫腿、膝蓋,以免小腿靜脈血液循環不好
- 控制體重,避免過度肥胖,增加血管負擔
- 避免便秘、提重物,避免腹內壓力過高,影響血液循環
- 避免穿著過緊的衣褲、腰帶、襪子,阻礙下肢血液回流
- 若有血腫、異常腫脹、劇痛,請撥電話至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。
07-3121101轉6202(整形外科門診)或7180(手術室)詢問,或立即回院。
可能的併發症
- 暫時性的腿部腫脹,感覺異常
- 過量出血,血塊造成深層靜脈栓塞
- 腿部神經、血管的損傷
- 麻木、刺痛
- 微血管擴張
- 血腫、感染
- 因個人體質、保養不同,術後靜脈曲張可能復發
任何手術皆有其醫療風險,分享之案例僅供參考。因個人條件不同及手術方式的差異,會有不同的結果。一定要與醫師當面溝通、評估,了解手術效果、流程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,並配合術後照顧。
以上之照片,皆經患者本人同意授權使用,為個人手術經驗分享